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4, 02, v.36 15-27
检察机关参与诉源治理的角色定位及实践路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3年度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刑事检察参与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邮箱(Email):
DOI:
摘要:

诉源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理念的实践创新成果之一,注重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目前,诉源治理理念的内涵逻辑基本明晰,诉源治理制度的体系框架逐步确立。同样,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如何参与诉源治理,则成为提升司法机关诉源治理能力以及健全诉源治理体系的新命题。检察机关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部门,应当从自身法定职能及要求出发,以“法律监督者”和“法治保障者”的角色定位来整合相关社会治理资源,为诉源治理体系注入法治化和规范化的力量,努力以非诉讼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和诉讼内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两条途径来构建与完善诉源治理的实践路径,从而实现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司法性职能和治理性职能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推动诉源治理社会共治体系的形成。

Abstract:

Litigation source governance, as an innovative practice of social governance, focuses on the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and disputes at their origin. Currently, the internal logic of litigation source governance is becoming clearer, and its framework is gradually being shaped. Meanwhile, how procuratorial organs, which perform their legal supervisory duties according to the law, participate in litigation source governance has become a new proposition for enhancing the capacity of judicial bodies and improving the litigation source governance system. As key participants in social governance, procuratorial organs should focus on their duties, positioning themselves as “legal supervisors” and “guardians of the rule of law” to integrate relevant social governance resources. This would provide the litigation source governance system with legal grounds. They should strive to build and refine practical approaches for litigation source governance through both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of non-litigation-related disputes and those arising within litigation. This aims to achieve effective combination between the judicial and governance functions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in social governance, thereby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collaborativ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for litigation source governance.

参考文献

[1]孙喆玥.诉源治理下法院的定位及参与路径———基于功能主义视角[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3(6):13.

[2][4]邵晖.能动检察的证成与探索[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6):78. 75.

[3]温军.中国检察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政治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04.

[5][16]陈荣卓,杨广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路径———以“两个结合”为分析视角[J].江汉论坛,2024(1):113. 113.

[6]闵钐.把握“枫桥经验”历史逻辑以高质效法律监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J].中国检察官,2023(15):10.

[7]卢建平.为什么说我国已经进入轻罪时代[J].中国应用法学,2022(3):132.

[8]马涛.新时代检察一体化的践行与发展———以刑事检察为视角[J].人民检察,2023(8):31.

[9]张涛,陈嘉新,陈昊.检察机关参与毒品犯罪诉源治理的难题疏解[J].中国检察官,2022(21):41.

[10]李勇,丁亚男.检察环节行刑反向衔接类型化规则建构[J].中国检察官,2024(5):51.

[11]张卫平.“案多人少”问题的非讼应对[J].江西社会科学,2022(1):59.

[12]解永照.“同案同判”中法的一般性与社会事实基础[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2(2):31.

[13]李岳.检察机关深化诉源治理路径探析[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45.

[14]黄源盛.中国法史导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6.

[15]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6.

[17]张卫平.回归“马锡五”的思考[J].现代法学,2009(5):151.

[18]娄义鹏,吴钧,吴玘玥.民族地区传统解纷机制在“检调对接”中的运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23(6):111.

[19]刘萍.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理念及机制建构[J].齐鲁学刊,2012(5):101.

[20]鲁昌良.基层法院诉源治理改革调查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22. 20.

[21]钱昌夫.“检调对接”的理性思考[J].河北法学,2011(8):200.

[22]周光清,胡勇.乡镇检察室制度及其发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5):64-65.

[23]刘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的特征分析与体系完善[J].中国法律评论,2021(5):188.

[24][26]胡婧.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条件的适用检视与一体化重塑[J].河北法学,2023(9):190. 190.

[25]王芹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预防[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3(6):121.

[27]元明,薛慧.检察建议抓前端治未病的优势与落实[J].人民检察,2022(8):15.

[28]赵建菲.我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困境与对策[D].河北大学,2011. 16-18.

[29]李金哲,李明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法律适用问题探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22.

[30]敦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刑法回应[J].齐鲁学刊,2022(5):81.

[31]王刚,黄洁.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下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精准化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4(1):68-69.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6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2019年10月23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3)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2020年10月1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1条。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第8条:“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40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1)为构建“非诉讼纠纷解决”的有效体制机制,法院推进和完善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等相关司法综合配套改革。这些改革主要包括司法场域之内的“诉前案件分流、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诉调对接、专业化和行业化的调解、特定纠纷类型的调解和司法确认”等,以及延伸到司法场域之外的“人民调解”“仲裁”和“联动调解”等,以重塑人民法院的前端纠纷解决格局。参见王国龙.法院诉源治理的死法理念及功能定位[J].政法论丛,2022(6):140.

(2)参见《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第2条:“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方式。”

(3)参见《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第5条:“检察建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再审检察建议;(二)纠正违法检察建议;(三)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四)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五)其他检察建议。”

(4)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24年3月8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1)参见《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553条:“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监督落实。被监督单位在纠正违法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回复纠正情况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督促回复。经督促被监督单位仍不回复或者没有正当理由不纠正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926.3

引用信息:

[1]王国龙,郝宝军.检察机关参与诉源治理的角色定位及实践路径[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4,36(02):15-27.

基金信息:

2023年度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刑事检察参与诉源治理工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