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 1 | 13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通过S省145个典型案例的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网络暴力犯罪基于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满足性需求为目的、以满足金钱需求为目的和以逞强好胜、追求刺激为目的三种类型,其犯罪路径各有不同。S省的样本数据分析显示,青少年网络暴力犯罪人多为低学历、无收入的农村男性未成年人,被害人多为与犯罪人相识的低学历女性未成年人,微信、QQ社交媒体系线上网暴主阵地,关联的线下作案地点多为私密、偏僻场所,犯罪人多因线下犯罪被追责,而对网络暴力行为处罚畸轻。青少年网络暴力犯罪治理存在着监管难、取证难、追责难三重困境,确立“以防为主”现代犯罪治理理念,构建数据驱动的循证治理体系才是治本之策。
Abstract:[1]姜涛.网络暴力治理中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衔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3(5):102-114.
[2]吕雪梅,徐志香.大数据驱动的犯罪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1(4):72-77.
[3]张丽欣.犯罪形态的历时变动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监狱学刊,2022(4):52-58.
[4]高丽丽.被害人危险接受中的意志自由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20(12):101-105.
[5]吕雪梅,陈晓娟.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1. 199.
[6]张远煌.犯罪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104.
[7]吕雪梅.洞察与进化: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预测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23(1):83-90.
[8]龚傲霜,孙旭.性侵犯罪受害女性的被害性及预防对策———以2019年130宗典型强奸案为样本[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5):79-87+127.
[9]单勇.数字看门人与超大平台的犯罪治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2):74-88.
[10]龙正凤.网络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防治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3(5):72-83.
[11]张鸿巍,果晓峰.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之回顾、反思与建构———基于服务集成的视角[J].青少年犯罪问题,2020(2):98-105.
[12]何平.定量犯罪学———从描述到控制的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334-335.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669.5;D917.6
引用信息:
[1]吕雪梅,毛云镜.数字智能时代青少年网络暴力犯罪的循证治理——以S省145个案件为分析样本[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4,36(02):106-116.
基金信息:
2023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平安山东法治山东建设研究专项“警务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CFZJ15); 2022年度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新时代文化建设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项目编号:2022-YYFX-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