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4, 03, v.36 87-93
新时代我国犯罪学学科建设新思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邮箱(Email):
DOI:
摘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沿着“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与“社会治理”方向发展,我国犯罪学在刑事一体化的学科建构支配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单向发展、实践机制雷同、国际交流受阻的局面,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抓住当下时机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我国犯罪学新的发展指日可待。相对于我国犯罪学成长而言,去刑事一体化有望推进科学犯罪学在我国独立发展。同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创生案例犯罪学,成为科学犯罪学的一种具体本土形态,显示出中国的特色,对我国犯罪学新生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我国犯罪学在去刑事一体化的观念转变中,守正创新地辩证发展,有望实现涅槃重生。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论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5-36.

[2][7]陈兴良.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A].王牧.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50-64. 57.

[3]王燕飞.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导论———以国际化与本土化为线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29-232;王燕飞.犯罪学生命历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88-89.

[4]王燕飞.新时代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创新发展问题[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1(3):93-98.

[5]赵宝成.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兼谈犯罪学的性质与特点[A].王牧.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80.

[6]许章润.犯罪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4-17.

[8]皮艺军,序.王燕飞.犯罪学生命历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3.

[9]陈兴良,序.王燕飞.犯罪学教科书知识反思与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2-3.

[10]王牧.新犯罪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7.

[11]康树华.论犯罪学[A].王牧.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9-10.

[12]王牧.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130-131.

[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64.

[14]王燕飞.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矫治的实证分析———湖南“青护园”的经验[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6):35-40.

[15]曹立群,任昕.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

[16]王燕飞.犯罪学殿堂USA西游三日记[A].岳麓法学评论(第11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7. 352-361.

[17][18]刘建宏.亚洲犯罪学———挑战、机遇和方向[J].光华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1):31-41. 31-41.

[19]王瑞山. 2021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J].犯罪研究,2022(2):4.

[20]王燕飞.中国犯罪学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探索———湖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组所十年回顾与展望[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0(4):22-32.

[21][37]陈兴良.判例刑法学(上卷)(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07. 6-7. 8-9.

[22]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

[23]王作富.刑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24]陈兴良.刑法知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51-364.

[25]贾宇.刑法学(上册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5.

[26]王牧.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70—101.

[27]周光权.犯罪学对于刑法学发展的意义———学习储槐植教授刑事一体化思想有感[J].中国检察官,2018(1):15-17.

[28]王牧.新犯罪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

[29][日]上田宽,戴波,李世阳.犯罪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

[30]皮艺军.犯罪学VS刑法学———刑法学话语霸权之终结[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3):79-83.

[31]周光权.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J].法学研究,2016(4):23.

[32]何荣功.社会治理“过度刑法化”的法哲学批判[J].中外法学,2015(2):523-547.

[33]王燕飞.犯罪学生命历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99-100.

[34]张明楷.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0-27(04).

[35]皮艺军.犯罪学研究在刑事一体化中的功能与贡献[A].王牧.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73-109.

[36]魏东.案例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109. 1.

[38]卢建平.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方略[J].政治与法律,2022(1):51-66.

[39]陈瑞华.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0(3):6-21.

[40]万春.中国犯罪治理蓝皮书(犯罪态势与研究报告(2020)[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2. 109-204.

[41]王燕飞.精准惩治推进社会预防———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的犯罪学解析[J].上海犯罪学论坛文集(第七卷)(打印稿),2020. 121-129.

(1)刑事一体化的首倡者储槐植先生,提出犯罪学主要是一种前犯罪学科的观点,我觉得这个提法不是很科学。从研究对象划分犯罪学与刑法学之间的界限其实隐含着这两门学科的同质性,其实从两个学科成熟形态看,两门学科的范式区别是很大的。

(2)这里的犯罪理论是犯罪科学规律,如社会解阻理论、同心圆理论、社会失范理论等,而实务领导部门往往是一种方针政策的引导以及一些经验的引领等。因此犯罪预防与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非常有限的。参见百度政法委,http://www.baidu.com/s?wd=%E6%94%BF%E6%B3%95%E5%A7%94,2022-6-13.

(1)百度百科1·12湖南高院法官遇刺事件/55768165?fr=aladdin,2022-6-22.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D917-4

引用信息:

[1]王燕飞.新时代我国犯罪学学科建设新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4,36(03):87-93.

基金信息: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